中欧班列-中欧班列开行10周年
今年是中欧班列开行10周年。
2011年3月19日,首趟中欧班列从中国重庆发往德国杜伊斯堡,标志着中国在亚欧大陆之间建起了新的“钢铁驼队”。相比于其他货运,中欧班列具有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综合优势,已经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之一。10年来,中欧班列不断增开班次、拓展线路,年开行量从开始时的不足20列发展到年均增速达108%。
2016年6月8日上午9点,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发布启用。采用统一标识的中欧班列分别从重庆、苏州、东莞等八个城市同时出发,开往欧洲。统一品牌发布启用标志着中欧班列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物流需求旺盛,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范围大幅增加。
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2406列,同比增长50%,首次突破“万列”大关,成为一条高效的国际运输“黄金通道”,在国际抗疫合作、稳定全球供应链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以前靠汽车运输,一个货柜的运费要4万多元;现在搭乘中欧班列,一个货柜只要2万多元。运输成本降低后,可以运输的产品种类更丰富、价格更便宜。”元朝辉说。
“中欧班列早期所运货物品类相对单一,10年来它运货品类持续增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斌5月17日在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办的“‘一带一路’投资风险及管控系列报告”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上说,“如果从货物附加值进行分类会发现,中欧班列不仅运输了汽车、笔记本电脑等高附加值产品,也同样吸引了很多低附加值和大众货物。”
马斌介绍说,过去10年,中欧班列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货运品类多等主要特点。在这期间,中欧班列所运货物品类扩大到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木材纸浆、服装鞋帽、粮食、葡萄酒、咖啡豆、冷鲜食品、医药和医疗设备等众多品类。
目前,中欧班列已开通近70条线路,联通中国与欧盟、俄罗斯、中亚、中东、东南亚等五大地区或国家,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运营格局,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撑。10年来,中欧班列不断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助力沿线国家深化合作、互联互通。以广铁集团为例,目前已“牵手”100多家国内国际物流公司,将1200多种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业产品以及欧洲各国农产品交由中欧班列运输。
中欧班列因其运量大、价格低、时效性强、绿色环保、检疫环节接触感染风险低等多项优势,近年来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脱颖而出。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全球物流供应链面临“卡脖子”的情形下,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逆势增长,为全球物流运输做出重大贡献,危难时的担当表现在全世界打响了品牌,叫响了名号。
中欧班列的优点已然显现,这张“一带一路”建设的亮丽名片,必将产生“滚雪球”的效应,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通过中欧班列与我国展开更加广阔的物流贸易合作。
中国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5月18日透露,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达3.8万列,运送货物340万标箱,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51个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洲全境。金贤东是在国家发改委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番话的。
2016年6月,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发布启用。近年来,中欧班列不断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助力沿线国家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深化合作和产业联动发展,国际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空前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21年4月份,中欧班列开行1218列,运送货物11.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4%、33%,综合重箱率98%,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
一季度开出逆势上扬曲线
当地时间4月14日,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杜伊斯堡港货运场站迎来十多天前从武汉始发的中欧班列。这是自疫情发生以来,从武汉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标志着中欧班列(武汉)在中断2个月之后,恢复常态化运营。
此次中欧班列装载的货物包括欧洲急需的医用无纺布、医用桌布等防疫物资,汽车配件、电子产品和通信光纤等复工所需物资。班列抵达杜伊斯堡后,随车货物分拨至德国、法国、匈牙利、捷克、波兰等国。
中欧班列(武汉)按下“重启键”,也意味着中欧班列在全国主要城市均恢复运行。
5月17日12时25分,随着一声轰鸣的汽笛声,满载50个集装箱货物的75077次中欧班列,从甘肃武威南车站缓缓发出,一路向西奔赴德国杜伊斯堡。这是中欧班列“武威南—德国杜伊斯堡”集装箱货运班列正式首发。
5月18日11时,搭载57台装载机、4台平地机的75082次中欧班列正式发车,将经满洲里出境,预计20天抵达俄罗斯莫斯科沃尔西诺站。这是广西首次开行跨境直通中欧班列,开辟了“柳州—莫斯科”新路线,标志着“广西制造”通过铁路运输出口无需在途中二次编组即可实现“一路直通”驶出国门。
疫情当下,国际物流受阻,海运、空运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中欧班列却凭借独特优势,开出一条逆势上扬的曲线,承载起春天的希望。与此同时,中欧班列各站点还想方设法提升运力、创新服务,架起中欧之间的顺畅通道。
今年是中国商人元朝辉从事跨境贸易的第6年,作为一名哈萨克斯坦女婿,在频繁往来中哈之间,元朝辉成了“一带一路”沿线经贸活力不断增强的见证者,“去年受疫情影响,哈萨克斯坦不少实体店关门,我们便与哈萨克斯坦当地2000余名‘网红’合作,通过社交媒体推广数码、家电、家居等产品,取得了可观收入。”2020年,元朝辉的企业营收额超2亿元人民币,是2019年的3倍。
正如元朝辉所说,“交通更加便捷,跨境货物4小时可顺利通关,贸易往来用人民币可直接结算……”。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凭借“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构筑的“网上丝路”与“钢铁驼队”,展现强韧经济活力。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指出,中欧班列“装满即走”的组货拼箱模式更加灵活,为稳定中欧间国际供应链、保障抗疫物资运输、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目前,中欧间已形成了西、中、东三大铁路运输通道。
西通道,主要吸引西南、西北、华中、华北、华东等地区进出口货源,经陇海、兰新线在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铁路相连,途经白俄罗斯、波兰等国铁路,通达欧洲其他各国。
中通道,主要吸引华中、华北等地区进出口货源,经京广、京包、集二线在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与蒙古国、俄罗斯铁路相连,途经白俄罗斯、波兰等国铁路,通达欧洲其他各国。
东通道,主要吸引华东、华南、东北地区进出口货源,经京沪、京哈、滨州线在内蒙古满洲里铁路口岸、黑龙江绥芬河铁路口岸与俄罗斯铁路相连,途经白俄罗斯、波兰等国铁路,通达欧洲其他各国。
“后补贴时代”面临挑战
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4月15日,广东铁路国际物流中心累计开行284列中欧班列,同比增长11%,每月平均开行25列。中欧班列的持续稳定增长再次说明,开放带来机遇,合作带来共赢。
中欧班列增长仍然可持续吗?对于这个问题,DHL Global Forwarding欧洲多式联运和中国铁路业务总监Thomas Kowitzki表示:“过去未考虑过铁路的人,现在正在尝试中欧班列,他们已经意识到其可靠性。疫情让他们消除了怀疑,知道了中欧班列方案的有效性,他们的供应链比以往有了全新的起点。”
让Kowitzki和德国邮政旗下的DHL Global Forwarding具备信心的,还有中欧班列和铁路的绿色生态基因。他们认为,中国和欧洲国家对绿色运输的支持和政策倾斜是长期的,欧盟委员会也对绿色减排有长期的规划,大力推动铁路发展成为必然。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中欧班列也面临诸多挑战和“成长的烦恼”。
中欧班列沿线的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等国家不同程度存在运输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马斌说,由于境外铁路老化、失修,以及配套设施不足等使得班列运行效率大打折扣,境外段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在近两年对中欧班列发展的制约日渐明显。
马斌说,中欧班列发展即将进入“后补贴时代”,其面临的中短期挑战将更加突出,需要在提升开行效率、加强运营规范、打造线路口碑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从而推动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从目前的国际产业调整态势看,中欧班列发展正面临两类产业转移机遇:一类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往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的机遇,这可为内陆铁路运输和出口提供一定产业基础,有利于补充中欧班列货物;另一类是中国产业往东南亚国家转移的机遇,这将拓宽中欧班列运输的新方向。